会员登录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易理 > 黄汉立:易经讲堂(三)-《系辞上传》发挥(附光盘)
黄汉立:易经讲堂(三)-《系辞上传》发挥(附光盘)
prev next 黄汉立:易经讲堂(三)-《系辞上传》发挥(附光盘)
商品货号:XYB003866
商品品牌:香港三联书店
商品重量:800克
市场价格:220元
本店售价:168元
用户评价:comment rank 5
商品点击数:11213
商品总价:
购买数量:

商品属性

商品属性
作者 黄汉立
出版社 香港三联书店
购书网站 【星易图书网】港台原版术数书籍专卖
图书书号/ISBN 9789620430626
初版日期 2011
图书页数 640
图书装订 平裝
购书网址 www.xinyibooks.com
图书规格 繁体竖排
套册 一套一册
繁體資料 黃漢立:易經講堂三之《繫辭上傳》發揮(附光碟)
特别说明 商品属性以实际书籍为准。库存状况无法实时更新,如欲查询,请联系我们


详细介绍

  隨書附送黃漢立授課粵語錄音MP3光盤一張 


《繫辭傳》是解釋、 發揮《周易古經》道理的《易傳》(《十翼》)之一種,乃戰國中、晚期孔子後學所作,由於文字較多,故分上下兩篇。它相當《周易古經》概論,從占筮體例、卦爻象、卦爻辭的起源及義例,以至藉乾坤兩卦,說明易簡之德,學易的賢人君子以此進德修業,聖人以此崇德廣業。 後來的易學家循此再發展,終將《易經》提升為闡述宇宙基本原理、 事物變化規律和人類崇德廣業的寶典。因此,研習《易經》的學者固然要細心研讀,就是研習中國傳統文化以至哲學者,更不能不細心閱讀《繫辭傳》。 本書乃根據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主辦、黃漢立老師主講的易學課程「《繫辭上傳》發揮」的錄音整理而成,是綜合前人研究成果,再進一步比較引申發揮的一家之言,其中比較儒道的不同,見解尤其精闢。

「我聽了《繫辭上傳》的講課錄音,再看了整理成書的文字稿,對進德修業和處理世間事務兩方面,都有很多啟發,獲益良多!個人覺得︰無論是研究《易經》或是想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這都是值得一讀的好書,所以在這裡誠懇加以推薦、介紹。」——霍震寰 

「老師學問淵博,治學嚴謹,斷其是非,博覽古今易著,解讀之時,引經據典,如數家珍,昭然無遺,授課凡三小時,不用稿本,學養之高,夙所向慕。通天地人者之謂儒,當今堪稱一代鴻儒者,漢立師之謂也。」——香港大學建築學院代院長龍炳頤教授 

「怎樣才可以將《易經》各種偉大的作用,實踐和展現於人間?《繫辭上傳》用了「存乎德行」作為最後的勉勵和提點,說明了學《易》之人,自己需努力將易道首先實踐於自己身上,提升自己的聰明才智;然後才能夠達到所謂「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的最高境界。」——香港大學中文教育研究中心總監謝錫金教授 

 

霍序                                                                                                 霍震寰

 《繫辭傳》是《十翼》的一種,由於文字較多,所以分為上下兩篇,傳統稱為《繫辭上傳》和《繫辭下傳》。

 《繫辭傳》是《易經》的概論,通論筮法的體例、原則和《易經》的基本原理,古人認為研習《易經》,入門必須先讀這兩篇。

 老師在講解《繫辭上傳》時,首先詳細解釋原文文字之義,接着說明周易筮法、卦爻象和卦爻辭的義蘊,然後詳盡地闡發筮法背後所根據的理論,這些理論是貫通天道、地道、人道為一的易道,這易道就是《易經》的基本原理,既可以說明人事的得失、吉凶,也可以解釋萬事萬物的生成變化。掌握了這基本原理,就可以指導我們如何處世,應付萬事了。

 老師很少拿書籍和筆記,滔滔不絕講課三小時,這自然可見他博聞强志,但更反映了他備課充足而認真。他的講解,既繼承了古代注解的合理部分,也加入了現代人的新見解,融會貫通,再加提升,甚至時有他個人的看法。他更能深入淺出,將原文文義和內容難於理解的,用現代人易於了解的語言和事例,詳細地告訴學者,使學者很容易便明白。尤其是在每一章講解完畢後,以總結更深入一步,詳盡地發揮全章內容要旨,使學者明白《繫辭傳》內容的博大精深,和中國古代文化的偉大,至今仍然有不朽的價值。

 我聽了《繫辭上傳》的講課錄音,再看了整理成書的文字稿,對進德修業和處理世間事務兩方面,都有很多啟發,獲益良多!個人覺得:無論是研究《易經》或是想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這都是值得一讀的好書,所以在這裡誠懇加以推薦、介紹。

 

 二零一一年一月十一日霍震寰謹序於香港

 

龍序                                                                     龍炳頤(香港大學建築學院代院長)

 《易經》乃群經之首,三千年來,闡釋《易經》之典籍無數,欲進易學之門,談何容易。二零零九年冬,欣悉港大教育學院副院長謝錫金教授復邀漢立師講授《繫辭上傳》,甫踏上學易之正途。

中國「宇宙觀」博大精深,尤以「天人合一」、「陰陽」、「五行」等學說,奧妙絕倫,愧國學根底淺薄,未及參透,故只從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入手,繼而翻閱《道德經》、《月令》、《繫辭傳》、《春秋繁露》、《淮南子》、《洪範》、《詩經》及《河圖精蘊》等古籍,探究宇宙之謎,較其異同,取其精要、東拼西湊,以《天地人》與中國建築為題,拉雜成文,此畢業論文於University of Oregon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Research, 1978出版。時年少愚蔽,不知象數,以為無師可自通,讀書大患,莫過於此,今思之,慚愧矣!

今得漢立師啟蒙,初讀《繫辭》,領略天地萬物之演變,「形而上」「形以下」之「道」「器」規律,尤如通暢經絡;觀乎芸芸宇宙學說,《繫辭》之「太極」論,道盡宇宙之演化模式;讀易能參透世事變化交替,循環不息,長久永恒。《繫辭》曰:「一陰一陽之謂道……生生之謂易……一闔一闢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易有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貴,備物致用」。習易可仰觀天文,俯察地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修讀《十翼‧繫辭》,豈止豐富儒道「天人合一」宇宙觀之智慧,道盡「知識貴族主義者」老莊「知易行難」、「無為論」之根本。更洞悉《易經》之薈萃,考其源流,通其條貫,明其根本,領其精華。

余自學到師承凡四十載,因綠際會,花甲之年方踏上學易之正途,承夫子所言:「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聽漢立師解經,深入淺出,精辟獨到,至為享受。老師學問淵博,治學嚴謹,斷其是非,博覧古今易著,解讀之時,引經據典,如數家珍,昭然無遺,授課凡三小時,不用稿本,學養之高,夙所向慕;備課認真,可見一斑。

上《繫辭上傳》課者,有隨師凡四十載之門生,如斯有幸,福氣莫過於此,亦有年輕學員,年不過三十,好學深思,學易多時,實為文化承傳之幸。老師有教無類,造福香港文教也。

老師家學淵源、自幼受庭訓,師承各前輩學者,經史子集,所學無不通曉。通天地人者之謂儒,當今堪稱一代鴻儒者,漢立師之謂也。要精通清代才子袁枚所謂「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即三易、五經、八卦及九疇),非窮畢生精力不可。愚生晚讀《繫辭傳》,乃屬千里途之始,遙不可及,相信此乃「知天命」之始也!蒙師錯愛,不嫌愚生浮淺,囑咐撰序,區區數言,聊表敬意,是為序。

 

 二零一一年歲次辛卯立春於港島希夷居

 

 

謝序                                       謝錫金(香港大學中文教育研究中心總監)

 香港大學中文教育研究中心十分榮幸,能夠再次邀請黃老師教授有關《易經》的課程。不少飽學之士得悉黃老師授課,即踴躍參與,故在課程報名伊始,課程已告額滿。而為了讓更多對《易經》有興趣的朋友能分享黃老師的心得,我們再次將《易經講堂‧繫辭上傳》的內容整理輯錄成書。

 根據朱熹《周易本義》,《繫辭上傳》分為十二章。第一章到第八章,主要是說重卦,設卦,易之道,易之辭、爻、位、彖、象、乾、坤、神、聖;說出聖人、賢人所效法的是甚麼;學易的君子所觀玩的又是甚麼(即「觀象玩辭,觀變玩占」是甚麼);和說出學易之人怎樣通過「擬議之道」來深入了解《周易》爻辭的意義。    

黃老師在課堂教授的內容博大浩瀚,分析獨到精要。現謹從著作中抽取有關學與教的部分作一小序,好讓讀者管窺課堂精髓:

 一、有教無類:每個人都可以改變,可以接受教育。教育不是某一類人的專利,這是對人的尊重,並假設每個人都有他的智慧。只要他有機會接受教育,通過努力學習、實踐,對自己要進德、對人要修業。

 儒家最注重的是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人人都可以認識最高深的道理。「明善之道」就是學習,「擇善行道」就是努力把自己所學到的,終身實踐。這點與人類社會學家馬斯洛(A. Maslow)提倡「人們有適合的環境下,便會自然傾向學習和自我改進」的觀點互相脗合。      

二、愉快學習:「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假使人喜歡一件事情,便一定會專心地、自發地去學習。所以《繫辭上傳》說一個君子內心喜悅,自動自發,帶著開心悅樂的心情細心去研究「爻之辭也」(指爻的文字)。

三、先博而後專:真正學習、了解《易經》的人,首先要知道自然規律。知道自然規律,用古典術語來說,就是「知天」。從天的規律,再推衍為人的規律,變成人合理的行為標准;但亦可反過來,從人開始逐步學習,先了解道理,擴展自己的本性,到最後回歸到天地之道。前者由上而下,後者由下而上,也就是孔子所說的「下學而上達」(《論語‧憲問》)的發揮。

我們今天剛好相反,提倡專才教育,不以認識所有宇宙人生萬物的道理為榮,而以深入研究一件事到極致為傲。

四、先學習再應用:「效法之謂坤」,「效法」即是學習、體會、順從著坤地明顯表現出來的規律。然後是應用、提升這些規律,那你未來的成就便可以大到極點了。

五、先學後教:「修道之謂教」,如果我們好好地將人生的規律,修飾到完備、合理,令其他人能夠跟著去做,這便是教育。通過敏銳善悟的人,將天性發展出來的合理規律,通過教育傳播給普通人,使他們也能夠更明白人應該如何立身處世,這就是「教」。

六、以人為本:儒家的出發點是為人類服務,我們了解任何知識,目的都是為人類服務,對人類有益的我們才去做。因此儒家所了解的天道,都要與人類的德性相配合,以建立人類的道德規範。所以《繫辭傳》表面雖說天道,其寓意卻是根據天道,以指導人類如何進德修業。這點與道家立足於天道,人只要順天而行的老莊思想不同。

七、先假設再審議:「擬議以成其變化」,即先比擬物象然後言說道理,先審議物情然後揭示變動,通過比擬和審議就形成《易經》的變化哲學。應用於教學上,即先假設學生的學習表現和能力,教學過程中再通過觀察、審視,去印證自己的假設是否正確。

八、推己及人:「夫易,開物成務……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所以創作《易經》的聖人,甚至後來學習《易經》的君子,明白了《易經》「開物」這種功能之後,就可用這種知識來開通天下人的心志。「通」就是溝通、開通,第一是指明白,第二是指能夠與人互相聯繫。「天下」指天下所有的人;「志」就是心志、思想、希望、人生的願望等。

如果對所有事物都了解,並掌握了其表面和內在的道理的話,聰明才智便會增加,自然能夠開通天下人的心志。其次是明白了事物的道理後,也就明白了人類的共同想法,便可根據人類共同的愛惡,共同的期望,去處理人生各種事務,當然是較合理的。這裡首先說「開物」,然後是「成務」,便能明白天下人的心志。

到了最後,就是要研究怎樣可以將《易經》以上偉大的作用,實踐和展現於人間。《繫辭上傳》用了「存乎德行」作為最後的勉勵和提點,說明了學《易》之人,自己需努力將易道首先實踐於自己身上,提升自己的聰明才智;然後才能夠達到所謂「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的最高境界。換言之,《周易》這一本書是需要學者細心體會,不單止是掌握了這本書的知識,還要通過實踐,提升自己的智慧和德行,才能夠真正將《易經》的好處實踐於天下,展現於人間。這些都和美國教育家杜威(Dewey)、俄羅斯心理學家維谷斯基(Vygotsky)主張的教育理念相近。

 

於二零一一年春

 

 

前言                                                                                                                  黃漢立

 通行本的《易經》,其實是由兩部分組成的。其一是《周易》,今天學術界或稱為《周易古經》,是周初的著作,距今已有三千年。雖然書中蘊含了遠古以來先民最珍貴、最有價值的生活經驗和智慧,但由於主要是為占筮而作,因此這些深邃的哲理尚是引而未發的。

《易經》另一部分是《十翼》,今人或稱為《易傳》,是解釋《周易古經》的七種十篇的著作,是戰國中、晚期孔子後學撰寫的。它不獨解釋了《周易古經》原文文義,更進一步將原書引而不發的哲理,引申、發展成為當時哲學水平最高的著作。《周易古經》正是因為有了《十翼》的詮釋,才成為六經之首、五學(經)之原。而《易緯》和漢儒稱呼它為《十翼》,就是因為鳥雀有了羽翼才能高飛,《周易古經》有了《十翼》才能發揮其偉大作用的緣故。

《繫辭傳》是《十翼》的一種,由於文字較多,所以分為上下兩篇,稱為《繫辭上傳》和《繫辭下傳》。它是《周易古經》的概論,通論《周易》的占筮體例、卦爻象、卦爻辭的起源及義例,並藉乾坤兩卦,說明易簡之德,學易的賢人君子以此進德修業,聖人以此崇德廣業。又論述《周易古經》有言者尚其辭、動者尚其變、製器者尚其象、卜筮者尚其占四項功能,占筮僅佔其四分之一的功能而已,降低原來占筮的重要性,提升《周易古經》成為彌綸天地之道,聖人用以治國安民、賢人君子用以成己成物的經典。

後來的易學家循此再發展,終於提升《易經》成為闡述宇宙基本原理、事物變化規律和人類崇德廣業的寶典。

而《繫辭傳》的作者在解釋上述各項內容時,是以易道(原理)和易用(應用)兩項進行發揮的。從易用來說,最先根據易道作為判斷人類行事得失吉凶的理據,進一步提升為賢人君子的得失吉凶在乎進德修業,極其致,則臻達聖人的境界。而聖人則當崇德廣業,仁知並盡,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和天地合一,就可以參贊天地之化育。亦即人類在精熟自然規律、神化自然規律後,能和天地萬物和諧並存,使人類在地球上的發展,更臻完善。

而從易道來說,最初根據天地的自然規律來解釋《周易古經》原始的體制及筮法,進一步貫通天地人三道而成為易道。由於這易道能夠同時解釋天地人和萬事萬物的運動和變化,因此也就接近宇宙的基本原理。所以這種易道不獨可以完善解釋《周易古經》的一切,甚至也提升《周易古經》,成為講述宇宙本原和事物變化的寶典。

正因這種易道近乎宇宙基本原理,能夠作為解釋《周易古經》的理論根據,自然也可以用它來解釋其他一切學術,作為一切學術背後的理論根據,戰國後期至漢初的《周髀算經》便首開以易道作為算學根源的先河,影響所及,漢代天文曆法便以易學卦氣說為據,順帝、桓帝時魏伯陽則援易道作為煉丹(內、外丹,外丹是化學煉金術,內丹是性命雙修的養生延壽學)的指導,六朝劉勰則據易道以為文學理論,撰寫文學理論經典《文心雕龍》,道教亦以易道建立道教哲學,宋代儒學更以易道發展為新儒學,成為後來七八百年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流風所及,習俗思想以至醫卜星相,民間各學都以易道為其學的理論根據。於是《易經》便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之源,影響中國文化之深遠,是無法估計的。

而提升《周易古經》為探討天地本原之學、萬事萬物變化的規律和人類崇德廣業的寶典,乃至再提升成為中國文化之原,中土學術之母的功臣,正是《十翼》,尤其是《繫辭傳》。因此,研習《易經》的學者固然要細心研讀,就是研習中國傳統各門學術尤其是和哲學有關的,更不能不細心閱讀《繫辭傳》!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七日至二零一零年一月三十日,再蒙謝錫金教授邀請在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講授《易經》,便以《繫辭傳》為今次講課的內容,因為希望能夠盡量詳細講解原文並發揮其言外哲理,限於時間,只能講授《繫辭上傳》,《繫辭下傳》則留待下次完成。

講課共十二次,講課錄音先由戚軒銘君相當忠實而詳盡地筆錄成為文字稿,複經編輯蕭若碧女史細心校正、補遺、分段、標點,並添補書中圖表,然後我再詳加增刪、修改,將稿中文字盡量改為明晰的書面語言,希望讀者更容易閱讀。再交編輯梁健彬君通讀、校正、整理全書,副總編輯李安女史再詳盡加以補正,使本書更臻完善。

復蒙霍震寰先生、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代院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物資源管理教授龍炳頤教授及香港大學中文教育研究中心總監謝錫金教授賜序推介,使本書得藉青雲之士而增加聲價。

復次,胡卓斌先生、陳務華女史設計封面及重繪圖表,郭榮君剪輯錄音聲帶,周夏森女史安排課程,吳卓佳女史盡心盡力編印講義及上課事宜,梁昌欽君錄影、傅玉堂君為班長兼助教。兼以上課同學熱心認真聽講,使我受到極大的感動和鼓舞。

上述諸位先生、女史的協助,是這次講課能夠完成的主因,謹藉此致謝!

內子彭德貞對於今次講課,在原則及內容上,提出很多寶貴的意見,使這次講課在教學方法及內容上都有所改進,亦藉此表達銘感之意。

最後,本書內容有不當之處、懇請方家、讀者不吝賜教指正,俾能於再版時加以改正為禱!

 

二零一一年二月十日於香港屯門寓廬

 

霍序                  霍震寰                                                                 ○○二

龍序                  龍炳頤                                                                 ○○四

謝序                  謝錫金                                                                 ○○八

前言                  黃漢立                                                                 ○一四

 

第一講:導言                                                                               ○二一

第二講:《繫辭上傳》第一章                                                  ○五一

第三講:《繫辭上傳》第二章                                                  一二三

第四講:《繫辭上傳》第三章                                                  一五七

第五講:《繫辭上傳》第四章                                                  一七五

第六講:《繫辭上傳》第五章                                                  二二七

第七講:《繫辭上傳》第六、七章                                          二八九

第八、九講:《繫辭上傳》第八章                                          三二七

第十講:《繫辭上傳》第九章                                                   四二九

第十一講:《繫辭上傳》第十章                                               四九七

第十二講:《繫辭上傳》第十一章                                           五三五

第十三講:《繫辭上傳》第十二章                                            六○一

商品标记

  • 黄汉立:易经讲堂(三)-《系辞上传》发挥(附光盘)
  • 黄汉立:易经讲堂(三)-《系辞上传》发挥(附光盘)
  • 黄汉立:易经讲堂(三)-《系辞上传》发挥(附光盘)
  • 黄汉立:易经讲堂(三)-《系辞上传》发挥(附光盘)
用户评论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网友名称: 匿名用户
电子信箱:
评价等级: 1 2 3 4 5
验 证 码:
captcha
评论内容: